2023, 40(4):4-8.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04.001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里,自然疗法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论著和专业网站讨论了自然的治疗目的和作用。大多数研究和综述性论文证实了自然疗法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而关于其生理益处的成果相对较少。未来自然疗法或基于自然的疗法有潜力将可持续性纳入医疗保健领域的非药物疗法。自然环境的恶化是未来自然疗法的重大威胁。大自然是脆弱的,依赖于动态平衡。在这个气候剧烈变化的时代,人类目睹了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在利用自然或使用基于自然的材料作为治疗方法时需要认识到,没有环境保护就不会有自然疗法。基于对自然疗法概念与内涵、性质和类型阐述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健康的益处及作用机制,以及自然疗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共生关系,最后强调相关领域和学科应成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倡导者,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3, 40(4):9-14.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09.002
摘要:基于绿色空间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提出绿色医学的概念和设想。为探索绿色医学作为恢复居民身心健康辅助手段的可能实现路径,以园林康养、森林康养、农业康养等在内的绿色康养为主体,扩充了绿色康养涵盖的自然要素范围,归纳出以绿色康养为主导的自然辅助疗法类型。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自然辅助疗法在多尺度绿地空间上的落实策略,包括评估需求、编制规划、实施流程等内容,构建出以绿色康养为主体的自然辅助疗法实践体系,以期为绿色康养跨学科、多行业的互鉴融通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2023, 40(4):15-25.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15.003
摘要: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对大自然在恢复健康方面的作用做了持续、深入的探索,花园和园艺疗愈项目也逐步发展起来。大量研究印证了大自然可以疗愈人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精神上的症状,同时增强身体机能。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可利用自然疗愈环境来改善健康状况。基于此,探讨了人生历程中4个重要阶段遇到的挑战和压力来源:童年时期、成年初显期、中年时期和成年后期。每个阶段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是不同的,然而将自然带入生活的积极益处不会改变,其可以在每个生命阶段帮助人类增进健康与幸福,增进社会交往。
2023, 40(4):26-33.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26.004
摘要:以新冠疫情为背景探究社区花园对公共健康的促进实验。首先梳理社区花园及公共健康的研究进展,界定相关概念,总结现有关于社区花园健康促进的研究;再以疫情下的参与式社区花园实践SEEDING行动为案例,探讨个体参与行动的小微社区花园、社区自主营建的小微社区花园以及社会组织参与设计和营建的中大型社区花园等不同类型能够产生的健康促进以及行动方式;最后从这些案例中总结社区花园中包含的自然因素和物质空间、园艺行为以及所建立的社群网络是促进健康的关键。
2023, 40(4):34-40.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34.005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增加,而城市中可以开展中高强度运动的空间却不足。滨江带状空间提供了半自然连续界面,为中高强度骑行运动提供了可能的场地,是城市绿地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组分。选取上海市浦江东岸绿道作为研究范围,从使用人群特征与周边设施布局两个维度,探索滨江空间中高强度骑行运动的空间行为和使用特征。结果表明,滨江空间有其特殊健康服务作用,一方面提供连续安全的骑行环境,弥补城市绿地体系中高强度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较公园绿地更能满足青年和儿童群体的差异化运动需求。在行为调查基础上,为滨江骑行空间提出优化建议,如滨江骑行道宜与科教文化、体育设施结合布置,在文化体育设施集中区域或公共交通衔接处等区域宜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与出入口。
Derrick R. Stowell,P J Snodgrass
2023, 40(4):41-50.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41.006
摘要:园艺疗法作为一种促进健康和福祉的有效疗法,日益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大学校园则是一个实施园艺疗法项目的绝佳场所。作为赠地大学的一员,美国田纳西大学具备良好的开展园艺疗法的基础。以田纳西大学花园(UTG)园艺疗法项目为例,从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三个方面,详细阐述UTG园艺疗法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开展环节,以及园艺疗法与大学校园和社区公园共建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UTG园艺疗法项目未来的发展计划,为其他大学校园、社区公园开展园艺疗法事业进而促进人们健康与福祉提供借鉴。
2023, 40(4):51-57.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51.007
摘要:基于参加美国园艺治疗师注册认证的体会,通过梳理园艺疗法体系,从园艺治疗师队伍培养、园艺治疗计划制定、自然疗愈环境设计策略三个层面,系统分析国外园艺疗法基本组成、本质内涵和实施应用,揭示其相互关系和角色,以及对于构建完善的高质量园艺疗法体系的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园艺疗法的发展评述与未来展望,提出依托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推行的森林园林康养师认证体系,利用疗愈环境和治疗性景观营造,以及广泛的自然疗愈实践活动,共同编织完整的公共卫生与康养服务体系,为促进全民公共健康福祉发挥应用的贡献。
2023, 40(4):59-67.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59.008
摘要:城市中的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在生态功能效益等方面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是人居环境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绿色与蓝色空间各成体系,制约了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发挥。在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蓝绿融合发展”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课题。在厘清城市绿色空间、蓝色空间与蓝绿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1年三者中英文献的发文量变化、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迁移进行了定量分析、定性归纳与比较,梳理了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的发展脉络,并针对雨洪管理、降温效应、碳汇效益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市蓝绿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城市绿色、蓝色空间相关的研究为其提供了一定基础。近年的研究已由单一城市绿色、蓝色空间逐步转向蓝绿空间整体生态效益。日后可围绕蓝绿空间生态效益协同机制、耦合评价体系构建、生态绩效评估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在蓝绿空间规划方法、定量化分析评价技术、蓝绿空间融合模式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探索。
2023, 40(4):68-75.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68.009
摘要:绿色空间与公共卫生存在着潜在关联。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呼吸道传染病与绿色空间暴露的既有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绿色空间暴露的主要研究内容。发现:(1)多数研究显示绿色空间暴露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病率呈负相关,但部分研究显示两者呈正相关或不相关。(2)绿色空间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作用途径,体现在降低人体在环境中的有害暴露、引导健康防疫行为的积极方面,和促进人群接触加快疾病蔓延的消极方面。(3)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环境正义、政策管理、设计应用、学科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空间的相关优化策略。最后针对目前研究的争议和难点,提出研究展望,旨在为风景园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2023, 40(4):76-85.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76.010
摘要:全面梳理绿地研究中大数据的应用情况,为深入开展绿地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与技术支持。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20年应用大数据中绿地研究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图谱分析,梳理绿地研究中大数据类型及研究热点,总结其分析方法和研究特点,探讨未来研究方向。结果显示,绿地研究中大数据分为3大类9小类,数据有效反映了绿地游人行为、游人体验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基于这些数据信息重点开展绿地使用及管理、绿地布局、绿地健康作用、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以及绿地景观偏好等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的引入有效推动了绿地多维量化研究,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践指导。
2023, 40(4):86-93.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86.011
摘要:采用现场调研、文献查阅、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110个寺观园林从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均衡程度、分布密度4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寺观园林的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分布,整体上形成东多、西少、东密、西疏,两带集中的集中式分布特征;甘肃省寺观园林在各市(州)的分布不均衡,近55%的寺观园林分布在兰州市(15.5%)、天水市(16.4%)、武威市(10.9%)及平凉市(11.8%)这4个市中,形成高度密集的寺观园林分布区,分布区呈片状分布;由于海拔区间的不同,有69.09%的寺观园林分布在1.2~2 km的海拔范围内,而藏传佛寺园林分布在海拔2 km以上。受地形因素的影响,65%的寺观园林分布在坡度0~5°的平缓地区;甘肃省寺观园林大多分布在距离道路0~0.5 km的范围内,此范围内寺观园林的分布达到57%;相对平缓的地形、便利的交通、毗邻水系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增加、GDP的增长以及不同历史因素的影响,都为甘肃省寺观园林空间的分布提供了重要条件,是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2023, 40(4):94-101.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094.01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原有城市滨水绿色基础设施、景观的服务质量与功能,逐渐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求。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如何打破现有滨水景观空间格局、提升人群参与度成为各地城市更新中必然考虑的实践问题之一。以宜兴双氿三河滨水空间品质提升一期工程为例,针对景观服务提升、区域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及挑战,探讨归纳了科学整体规划、工程手段优化、全龄空间营造、文化体系深挖等策略,通过激活人群参与兴趣提升滨水空间品质。
2023, 40(4):102-108.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102.013
摘要:在研读河南洞天福地相关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确定河南省范围内现存的洞天福地数量与具体位置;从自然崇拜(山岳崇拜与水系崇拜)、神话传说、道教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河南洞天福地孕育与发展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活动;再从5个方面分析河南洞天福地的景观空间特征:因河南“三面环山”“三江一河”的自然条件,景观空间布局呈现出符合道教追求的“葫芦”型空间格局;4个洞天福地彼此间呈现“大洞天—(福地)—小洞天—福地”的关系网络;择址大都选择在山川之上(山巅、山腰与山麓);景观序列由中心散点式布局发展至轴线式布局。以期从省域角度挖掘河南洞天福地的文化价值和景观特征,使河南洞天福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023, 40(4):109-117.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109.014
摘要:上海屋顶绿化发展早、潜力巨大,但一直重视建设增量而忽视存续管理,影响其全生命周期生态效益的有效达成。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判读上海中心城区的2008-2020年建成屋顶绿化,并进行逐年、分区新建量和保有量、逐年新建量同比增长率及存续期统计,结合既往政策、官方统计数据与分区实行情况调查,研判建设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上海屋顶绿化逐年新建以非花园式为主导,同比增长率各年差距很大;逐年保有量持续累积,花园式屋顶绿化保有情况更好;分区新建和存续存在差异,静安、黄浦、浦东新建较多,虹口存续情况较好;非花园式屋顶绿化相比花园式存续时长更短。上海屋顶绿化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屋顶绿化建设类型结构有待调整优化、政策助力显著但有待进一步贯彻完善、各区屋顶绿化建设的经验有待探究总结、非花园式屋顶绿化存续期有待提高等方面,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政策变更引领屋顶绿化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本地低维护产品、通过管理变革完善屋顶绿化建养市场。
2023, 40(4):118-124.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118.015
摘要:为了挖掘扬州古典园林的生态智慧,对小盘谷园林空间进行现场测试,运用热环境评估模型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进行热舒适评价,分析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在夏季白天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形态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州古典园林开敞空间因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夏季白天炎热且热舒适性较差;半闭合空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应合理配置园林构成要素改善热环境;闭合空间因受到较少的太阳辐射,主要应考虑风环境对热舒适的影响。另外,SVF也是热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精确指标,天空视域的形态以及方向也对热舒适有较大影响。
2023, 40(4):125-134. DOI: 10.12193/j.laing.2023.04.0125.016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范围内具有固碳作用的主要生态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价值,在缓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效能的关键特征因子,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绩效,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共选取72个样地,对植物群落特征因子(落叶树种占比、平均径级、平均冠幅、平均固碳能力和样地密度)与碳汇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的贡献能力相当;(2)当径级范围在10~20 cm时,平均径级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平均冠幅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平均固碳能力对植物群落碳汇效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植物群落中高碳汇树种的比例越高,碳汇效能越高;(5)群落密度虽然是实现高碳汇效能的基础条件,对碳汇效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备高密度,并不一定具备高碳汇效能,低密度植物群落通过合理配置也能具备高碳汇效能。最后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高碳汇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后续城市公园绿地碳汇能力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提升城市绿地碳汇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