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02.001
摘要:郊野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弥补城市绿地的不足起到积极作用。乡土植物的应用近年越来越得到郊野景观实践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挑战和困难。结合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总结归纳了上海郊野景观中乡土植物应用的现状和难点,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示范建设设想。
2020(10):8-14.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08.002
摘要:为探究自然教育在国内的教育模式与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自然教育理念、发展情况的比较,剖析当前中国自然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课程特点、比较课程优势,展现自然教育对乡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以“自在乡”组织的自然教育新模式为例,提出由高校参与、设计课程板块的自然课程新模式。
2020(10):15-19.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15.003
摘要:保护和提升符合地带性植被和植物群系特点的植物多样性,首先应通过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分析,列出植物正面清单(乡土植物)和负面清单(入侵植物),制定相应的《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规划》,以更好地指导并服务于地域生态环境保护。本文从我国乡土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现状、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创新方法、在线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与产业结合的规划策略等方面,以四川仁寿黑龙滩生态城项目为例,阐述如何进行乡土植物多样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
2020(10):20-24.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20.004
摘要: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概念的提出,乡土景观材料的研究对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建设具有重大价值。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为例,依据郊野乡土植物选材和配置的基本原则,通过其乡土景观设计的构建,探讨如何使用植物配置体现乡土风貌特色,为大都市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策略。
2020(10):25-30.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25.005
摘要:乡土植物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延续发展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如何有效利用郊野公园内的乡土植物、维持郊野公园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与稳定,对于维护郊野公园的长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三个方面即保留层面、恢复提升层面及生态重建层面具体阐述乡土植物群落的应用,使其从景观层面更好地体现郊野公园的本土植物特色,从生态层面更有利于营造和谐永续的植物生境。
2020(10):31-37.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31.006
摘要:八卦田遗址公园的农业景观,在西湖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以八卦田遗址为研究对象,基于“南宋郊坛遗址”这一历史定位,通过古籍查阅、实地考察等形式,梳理了八卦田遗址主要的历史变迁:南宋时期祭天郊坛的建造;元明清时期郊坛被毁及八丘田的形成;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八卦田的兴衰和水塘带的增设。分析八卦田遗址当代植物景观营造及主要功能,对比八卦田遗址历史景观与复种景观,得出:八卦田的功能定位随着各朝代社会生活需求变化调整,主要用于祭祀和耕作;复种景观的营造中延续了历史记载的油菜花景,融入了农耕文明时代与百姓生活至关重要的“九谷”,并在植物景观配置与种植上选用杭州乡土农业植物以突显地域特色。同时讨论了八卦田遗址景观的继承与弘扬,以期为同类型遗址景观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0(10):38-45.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38.007
摘要: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境营造方面别具一格。以王欣学者提出的“如画观法”为切入点,以昆明市圆通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理论研究,从建筑、水景、假山等方面分析“如画观法”涉及的园林元素层面,从空间序列、空间的收与放、引导与暗示、渗透与层次等方面分析“如画观法”涉及的园林视角层面,总结传统寺庙园林在空间意境营造中独特的造园手法,对寺庙园林的研究以及寺庙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10):46-53.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46.008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步入快速城市化阶段,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能够提供多样化公共活动的综合公园需求急速提升。新形势下,不仅需要政府持续性、大规模地投入高成本进行公园的建设与维护,而且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推广,社会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对其景观环境质量、生态生产力、功能配置、活动场地也提出了更高诉求。如何通过综合公园回应场地功能诉求、打造核心吸引力、提升区域土地价值,都将是未来城市中综合公园设计的重要规划议题。IP赋能作为一种新颖的规划策略,已在乡村旅游、乐园建设、特色小镇等领域中成效显著。以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IP概念、专类公园与赋能IP的综合公园间的差异化、综合公园赋能IP的优势等,梳理出综合公园赋能IP的规划设计方法,结合盐城南海公园案例,旨在通过设计实践,为综合公园提出可供操作的方法与建议。
2020(10):54-60.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54.009
摘要:为全面提升现代动物园的物种保护和科普教育功能,同时为改善现代动物园的综合服务水平,本文对现阶段城市动物园动物展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上海动物园两个动物展区的改造为例,从动物福利、展区设计和游客体验三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动物园动物展区生态化设计与展示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表明,在强调无视线障碍参观的生态化展示的同时,应促进动物表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为提供游客更多重感官体验,同时也要注重游客的参观安全。
2020(10):61-67.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61.010
摘要:以屋顶花园并含屋顶绿化为关键词,借助CNKI文献库,整理关于国内研究屋顶花园从2000至2019年的500篇期刊论文,导入CiteSpace V软件进行可视化的研究分析。对屋顶花园的缓慢起步、快速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得出国内学者对屋顶花园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与栽培基质选择、屋顶花园的施工技术以及屋顶花园对于城市绿化和海绵城市的影响等方面,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未来屋顶花园的研究以借鉴,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提供帮助。
2020(10):68-74.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68.011
摘要:目前,中国视障人群的数量处于上升阶段,在城市中的出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是影响视障人群使用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及梳理,将影响视障人群使用的城市步行空间的安全性研究,划分了以主体使用者、客体承载者、中间媒介者三部分研究进行综述,呈现出研究关注点多元化、研究内容人性化的趋势。该研究对基于视障人群安全使用的城市步行空间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0(10):75-81.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75.012
摘要:“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是国土空间“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在自然生态空间方面的专项规划。本研究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整体编制的客观需求,厘清“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级分类的“传导”构架下,“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特征与各层级上的编制要点。对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的建设与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编制的探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20(10):82-87.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82.013
摘要:公园城市的概念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基础理论保障,也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与经济建设带来新思路与新挑战。结合前人研究综述,本文梳理并凝练公园城市内涵,围绕公园城市生命共同体,探讨新时期广义城市绿地系统概念内涵的拓展延伸,明确其作为公园城市建设载体的功能定位转换调整新思路与新要求。从全域绿色底图构建、绿地功能管控机制、共同体融合模式等视角,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引下的绿地建设策略与途径,构筑“城园共融”的公园城市生命共同体。
2020(10):88-94. DOI: 10.12193/j.laing.2020.10.0088.014
摘要: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更新推进,村落面临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困境,如何平衡村落保护和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触媒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从建筑、公共空间和景观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具体措施,意为传统村落复兴提供新视角。
2020(10):96-97.
摘要: